七届四次双代会
七届四次双代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历届双代会 >> 七届四次双代会 >> 正文

七届四次 学校工作报告

2020年10月20日 00:00  点击:[]

不忘初心 不负使命

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团结奋进

——在绍兴文理学院七届四次“双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校长 王建力

(2020年6月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9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9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内涵发展,深化综合改革,拓展办学空间,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这一年,学校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扣“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和具体目标,把四项重点措施贯穿始终,坚持两结合两促进,实现了主题教育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这一年,学校扎实推进更名设置大学工作。通过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实地考察,更名大学申报材料通过省教育厅公示并上报教育部。

这一年,学校有序推进元培学院转设工作。加强对元培学院的领导,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妥善处置转设过程中的相关舆情,加快推进转设准备工作。

这一年,学校有力推进校园改扩建工程。河西中心区改造提升工程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全面启动,二期工程完成立项审批,三期工程启动前期有关工作。

这一年,学校积极推进附属医院融合发展。开展“融合文化年”“三乙创建年”和“合作共建年”活动,全力推进强院兴院五大工程,融合发展开局良好,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一年来,学校其他中心工作也有序推进:

(一)思想政治工作打开新局面。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制定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强化教师立德树人责任,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开展“相约星期三”活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工程,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成为省高校“三全育人”工作试点单位。深化“爱国荣校”教育,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纪念办学110周年学术文化月等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举办“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中德文化交流论坛等活动,“爱心承诺”被评为“省学生资助文化十佳品牌项目”。

(二)人才培养工作获得新提升。面向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录取本专科新生3364人、研究生347人(在校研究生1026人,占比超过7%)。加快新时代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扎实推进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建设,获批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浙江省课堂教学示范校,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回访。成立产业学院3个,获批省一流专业7个,新增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接受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省教育厅硕士论文抽检优良率继续保持100%,获省优硕士论文1篇、国家级比赛一等奖1项、省级比赛一等奖4项。与同济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生2名。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入选省级众创空间、绍兴市A级大学生创业园,获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学生获省级以上A类学科竞赛奖项28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4项、省级一等奖38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50项、省级3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12篇,较上年增长74.3%。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82%。

(三)学科科研业绩实现新突破。入选“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智库”1个,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书法基地1个,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共建浙江技术转移中心。6个省一流学科全部通过省中期建设绩效评估,工程学学科ESI国际排名继续保持全球前1%。加强现有13个硕士学位点建设,新增培育硕士学位点8个,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接受教指委专家检查。新增省部级以上项目7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省重点研发计划竞争性项目1项,到账科研总经费5319.8万元。获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专著290篇(部),授权发明专利124项。

(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引进高层次人才58名(博士学位专任教师415人,占比达40%),入选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全球前10万名科学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各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新认定“双师双能型”教师69名,资助教职工读博8人、博士后进出站1人,新聘任正高11人、副高29人。教职工3个月以上国(境)外访学33人次、短期交流访问46人次、参加国际(境外)会议16人次。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18人、“鉴湖学者”讲座教授16人。

(五)内部治理改革迈出新步伐。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修订《二级学院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推进“立改废释”,汇编学校规章制度。推进信息公开,完善意见建议反馈机制。深化人事配套制度改革,修订《编制管理办法》,出台《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办法(试行)》,完善职称评定和校内岗位聘任改革。加强学校内控体系建设,构建委托审计长效监管机制。制定《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方案》,加快网上事务大厅建设。

(六)开放办学能力实现新拓展。与浙江工业大学、嵊州市人民政府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各类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课题187项,横向科研经费总额超过3500万元。成立“兰亭国际智库中心”“鲁迅研究院”等平台4个,助力文化强市建设。司法鉴定中心通过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认证及实验室认可复评,完成各类鉴定案件7208件。新增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5家,录取2019级成教新生4282人。获批港澳台招生资格,招收国际生67人,新增国(境)外合作高校3所,接待国(境)外来访46批次201人次,派出出国(境)交流学生254人。

(七)服务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完成绍大建设财政专项资金5亿元预算编制,获批中央、省市各类经费补助超过1亿元。资产总值增加8157万元。新增图书资料5.3万余册,获评“2017—2018年度浙江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做好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以“优秀”成绩完成绍兴市2018年档案登记备份和年检等工作。建设智慧校园,启用全校视频会议系统和校园门禁系统。完成校园综合物业服务外包改革,整治优化校园环境。全面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开展“阳光厨房”建设。打赢校园维稳安保攻坚战,获评市“无诈”学校创建“最美集体”和市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先进集体。建立绩效工资长效增长机制,扩大绩效工资“X项”范围,提高教职工公积金额度。

(八)党的建设工作彰显新成效。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高质量开好每季度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分析会和半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分析会,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深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肃课堂教学纪律。推进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惩防体系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梳理学校小微权力清单和办学行为负面清单。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举办第十一届“廉洁文化月”活动。完成第一轮校内巡察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X”专项督查,依规依纪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与此同时,学校统战群团、离退休、招投标与采购、资产经营、学报、越文化研究等其他各方面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各位代表,2019年学校改革发展呈现的良好局面和取得的进步,得益于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指导和帮助,更得益于全校师生员工的不懈奋斗和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各位代表,并通过大家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随着国家开展“双一流”建设、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和浙江高校分类评价导向,高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学校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更加严峻,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具体表现在:一是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学科和科研平台、标志性成果依然偏少,内涵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办学优势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二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完全改革到位,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二级单位办学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三是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信息化水平不高,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四是开放办学工作仍需深入推进,融入社会、服务地方、面向未来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努力改进,尽心竭力不负师生期待。

二、2020年重点工作

2020年是学校实现“十三五”建设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学校更名设置大学的决胜之年,更是谋划学校新一轮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大会各项部署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内涵提升,聚力决胜更名绍兴大学,持续“强特色、优治理、拓空间、促融合”,努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和高质量发展总体战,为奋力推进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今年的具体工作任务,学校已于3月份以工作要点的形式发文,主要涉及十二大项内容:一是强化责任担当,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二是深化立德树人,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三是坚持决战决胜,成功更名绍兴大学。四是支持元培建设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学院转设工作。五是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创新培养模式,完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七是加强学科建设,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八是坚持引育并举,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九是扩大开放交流,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十是深化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十一是优化办学条件,努力提升综合保障能力与水平。十二是加强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020年对学校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今年工作的推进造成了不少影响,学校的建设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自疫情发生以来,学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战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辛勤努力和全体师生员工的支持配合下,目前,师生开学返校工作基本完成,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线下复课稳步推进,校园总体平稳有序,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学校其他各项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各位代表,2020年时间已经过去近半,学校建设发展任务异常艰巨,面对以上问题和疫情防控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更要迎难而上,化危为机,精准施策,攻坚克难不放松,担当作为抓落实,努力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全力完成今年既定的目标任务。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六大方面工作。

(一)凝聚共识力量,全力推动更名设置大学、元培学院转设和“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全力决胜更名设置大学。按照教育部高校设置工作进程和要求,进一步集聚资源和力量,细化工作方案,克难攻坚,全力以赴做好更名设置大学工作。

稳妥推进元培学院转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教育厅的指导帮助下,加强转设工作统筹协调,优化转设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开展重大决策风险评估,稳妥推进元培学院转设工作。

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按照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全面做好“十三五”工作总结,精准分析研判学校当前改革发展形势和趋势,科学谋划、高标准制定学校《“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12个重点专项规划和二级学院、直属单位发展规划。

(二)注重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建好7个省一流专业,力争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实施《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行动计划》,深化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和产教科教融合,争取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实现零突破,新增产业学院1~2个。推进“互联网+教学”,新增智慧教室10间,加快推进“智慧课堂”教学。打造一批“金课”,力争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3门、省级一流课程10门。力争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开展二级学院院长本科教育述职。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吸收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完善质量保障和学业评价体系。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提升省级优秀硕士论文数量。

加强招生和创业就业工作。推进本专科招生计划结构性调整,实施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计划,落实“阳光招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挑战杯”等赛事新突破,力争毕业生创业率达到全省本科高校平均水平。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优化精准指导与服务,强化就业指导帮扶,扩大线上招聘,精心组织针对性强的线下校园招聘活动,引导大学生应征入伍和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推动毕业生充分就业。实施学生考研助推计划,学生读研率力争达到10%以上。完善毕业生回访制度,力争本科毕业生对母校整体满意度达到全省同类高校前30%。

(三)聚焦内涵建设,持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高端人才突破计划,努力在“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领军人才引育上取得突破。引进高层次人才80名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达到42%以上,聘期3个月以上外国文教专家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同比增长20%以上,新增省高水平学科科研团队1个以上。开展“鉴湖”系列高层次人才遴选与培育工作。“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41%以上。加大人事综合考评体系改革力度,不断激发队伍活力。

构建高水平学科体系。完善以“工、文、管、理”为主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激发学科发展活力。现有省一流学科通过省级验收,努力新增省一流学科6个以上,其中A类1个以上。继续保持工程学学科ESI国际排名全球前1%。加强9个新增学位点建设,力争在新一轮学位点申报中获批硕士点6个。深化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同济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生联合培养工作。

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力争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实现突破。争取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25项以上,科研经费总量增幅超过20%。争取横向科研经费实现倍增,占学校科研项目经费总额的50%以上。争取新增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项。实现高质量论文数量比上年递增10%。

(四)扩大开放交流,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深化对外合作共建。完善校地合作工作机制,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继续深化与越城区人民政府、嵊州市人民政府全面战略合作。构建学校与校友发展共同体,提升校友服务水平。提升教育基金会规模和运作水平,争取和集聚更多办学资源。

增强服务地方能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浙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抓实抓好新结构经济学长三角研究中心、兰亭国际智库中心、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等新型智库建设,切实提高对省市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和显示度。拓展社会服务合作平台,积极争取与大院名校、行业企业合作,力争建成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项目10个。拓展社会培训服务,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大力推进附属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

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拓展与国(境)外高校交流合作,推进与国(境)外高校签约项目落地。继续推进海外“兰亭书法学堂”建设。规范留学生招生渠道,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

(五)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强化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校园改扩建工程。全面推进一期工程建设,新建风则江大讲堂、国际交流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校大门、名家工作室、访客中心、河西风雨操场、人工湖等。启动二期工程招标建设,做好三期工程前期工作。按时完成书法教学实训楼及配套工程建设和元培学院2号桥建设工程。

优化支撑服务保障。启动“智慧校务”建设工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服务建设,切实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提高财力资源统筹水平,完善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切实提高经费使用和资产运行效益。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水平,完善招投标采购流程,提升图书情报、档案、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争创省5A级平安校园。

营造师生为本的发展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好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重视办好民生实事,推出学生营养餐爱心卡、教职工自助洗车、校园观光车等一批民生服务,完善教学配套设施,着力优化校园环境。健全教职工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教职工公积金待遇和收入水平,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优化服务关爱机制。

(六)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清廉校园”建设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的指导地位,团结带领广大师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坚持“五育并举”,加快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继续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质量双提升攻坚战,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修订《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落实辅导员双线晋升制度,不断提升学生思政工作专业化水平。秉持“修德求真”校训,传承弘扬优秀校园精神,增强全体师生的价值认同、使命认同和情感认同。

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二级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试点推行二级学院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开展二级单位(部门)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制管理和目标任务考核。建设一支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教育治理能力,从严抓好干部日常教育监督管理,落实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增强党政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健全校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

深化“清廉校园”建设。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定期分析研判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作风建设,抓好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和联系基层工作,形成带头改进作风、密切联系师生的长效机制。全面深化“清廉校园”建设,重点推进二级学院“清廉校园”建设。健全校内巡察制度,启动新一轮校内巡察。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探索推行网格化监督,实现监督执纪全覆盖。持续推进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严格依规依纪履职尽责。

除了上面提到的六方面重点工作以外,学校其他工作也非常重要,我们在工作中既要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兼顾;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既要做好规划,也要注重落实。

各位代表,2020年是学校建设发展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的形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征途赋予新的希望和使命。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不忘初心,迎难而上,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团结奋进,不负使命,坚决落实“两手硬两战赢”的工作要求,全力决胜更名设置大学,全面冲刺“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任务落实,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通过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科学巧干,把既定的目标、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落实好、完成好,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七届四次 提案工作报告
下一条:七届四次 工会工作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