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双代会
历届双代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历届双代会 >> 正文

校三届二次“双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2007年09月12日 00:00  点击:[]

立足科学发展,致力内涵建设

为实现学校“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校三届二次“双代会”上的报告

王建华

2006101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作报告,提请大会讨论。

一、近两年来的工作回顾

2005年和2006年是学校发展历史上浓墨重彩、承前启后的两年。这两年,在省市党委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以迎评促建和规划制订为重点,深入开展内涵建设,攻坚破难,锐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方面的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质量有新提升。高标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学校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步。2005年12月,学校正式接受教育部专家组的检查,专家组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最终获得14A5B的优良成绩,达到了预期目标。2005年,正式启动“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推进十大子工程建设,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展院(系)教学工作评价,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这两年,新增省级精品课程5门,总数达到8门。2005年、2006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1.1%、90.2%。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优良:获大学生“挑战杯”系列竞赛全国铜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最佳进步奖”。2005年,学生科研项目校级立项400项,其中重点项目150项,获得学校10万元经费资助;2006年,有11项学生课题通过招标列为校级重大项目。

2.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这两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38人,其中正高7人,副高8人,博士24人,硕士112人;有15人晋升正高职称,38人晋升副高职称(不包括2006年下半年待批人员);学校专门设立青年教师基金30万元,以鼓励青年教师成长。目前,全校共有专任教师928人,其中有正高88人,副高292人,博士76人,硕士336人。与2004年末相比,正高人数增加了10%,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增加了49%,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数增加了57%。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明显改善,队伍比较稳定,教学风气优良,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

3.学科建设和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不断加强。经过长时间多方面的调研排摸,明确了“区域经济学”等十个首批“申硕”重点建设学科和具体的扶持措施,正式启动了“申硕”工程。这两年,共有纵向科研项目247项,其中国家级立项5项,省部级立项35项,厅市级立项207项,纵向科研经费为255万;横向科研项目102项,横向科研经费1,121万。省部级获奖科研项目6项,厅市级获奖科研项目62项。教师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6篇,SCI、EI、ISTP收录论文57篇。在为地方服务上,承担软课题的研究项目有9项,数量明显增多;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得到加强;科技服务的特色日益彰显,如化学化工学院的以头孢类等药物中间体合成技术和工学院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与企业合作的项目较多,获得的经费较高。“越文化研究”初见成效,与浙师大合作建成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江南文化研究基地”。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卓有成效。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通过学习宣传、系统调研、召开大会、出台制度,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见成效,获得中央督查组充分肯定。在全校学生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根据教育部21号令,组织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按照省教育厅提出的“1+X”模式修订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公寓管理、评奖推优、助学贷款等方面工作扎实有效,创新不断,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学生工作创新单位”。2005年,人文学院团总支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有6支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被评为省级先进团队;2006年,学校获得浙江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和省内欠发达地区计划“组织工作奖”,2位同学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其中1人还被评为“绍兴市十大杰出青年”;大学生吴越文化研究会被评为浙江省高校“十佳社团”,大学生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等3个社团被评为“优秀社团”。

5.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建设迎难而上。这两年,新增建筑面积29,428平方米,主要是学生公寓和风雨操场;同时,其它工程在建面积达到97,998平方米。与2004年末比较,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从9,667.7万元增加到11,799.1万元,增加了22%,在全省本科院校中位居第10;图书资料从182万册增加到247万册,增加了36%,其中纸质图书为130万册,电子图书117万册。2005年7月,学校开通学生公寓网络,分别升级校园网络电信带宽和教科网带宽,同时新增教科网1,000M出口一个,成为省内CERNET第三个城市接点单位。

6.办学声誉日益提高。这两年,累计招生11,490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总数达到20,093人。招生总体形势良好,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尤其是2006年书法专业向全国单独招生获得圆满成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承办了一批高层次、高规格的大型学术研讨活动,如2005海峡两岸越文化研讨会、全国高校书法教学与创作研讨会等成功举办;2005年成功开设了“风则江大讲堂”,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先后来校讲学,浓厚了校园学术氛围,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了“文化强市”建设。学校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2006年6月1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在我校顺利召开,就我校建成名副其实的绍兴大学形成了高度一致的认识,明确了工作要求,给予了政策倾斜,为学校“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7.综合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与2004年末相比,全校资产规模总量增加3.62亿,达到13.5亿,增长了36.6%,固定资产增加1.2亿,达到7.2亿,增长了20%。学校的总收入有较大增长,2006年学费收入达到1.72亿,其中三本学生学费收入突破亿元,达到1.17亿。预计2006年全年,日常经费(不包括基建专项资金)收支流量达到6.5亿,自筹事业经费(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达到2.1亿,经费自给率进一步提高,增强了资金安排的自由度和理财的自主性,有效保障了学校的重点工作。2005年2月和2006年3月,学校先后兑现了离退休教职工和工龄满二十年教职工的住房货币补贴,补贴总额501万元。并力争于明年发放工龄二十年以下及1999年1月以后工作的教职工的住房货币补贴。

此外,各二级学院和安全保卫、外事工作、监察审计、统计档案、民主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教职员工和一直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老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工作,审视未来,我们也还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对此,我们要结合当前的形势认真地进行分析,并积极地应对。

二、当前的形势和任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2005年和2006年我们先后做了两件影响学校长远发展的大事,一是完成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二是市委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我校的发展。这两件事表明,学校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并肩负更为艰巨的任务:

一是发展目标更进一步,要力争早日“申硕”和“更名”。学校的发展战略一步紧扣一步,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之前一步,并以此为基础,紧接着就是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早日升格更名。

二是发展任务更加明确,要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内涵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全力打造学科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育和凸显办学特色,按照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立足绍兴,建设名副其实的绍兴大学。

这两件大事,为我们创造了新的发展形势,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面临了内涵建设的重大挑战:

从学科建设看,学科特色不明显,还没有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学科,没有研究生教育;尚缺乏足够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还没有形成学科团队力量;缺少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年度科研经费总量不大,与申硕标准存在差距;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服务地方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加强。

从师资队伍看,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比例仍需提高,新老交替的情况不容乐观;梯队发展不平衡,有的学科和专业师资较紧缺,有的还没有形成有序的梯队;师资引留工作难度加大,队伍稳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队伍调整缺少有效机制,优秀人才的创造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认真致力于教书育人的良好局面有待进一步形成。

从教学建设看,要切实体现服务地方的理念,专业的总体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业的特色与优势还没有很好形成,专业的调整亟待进行;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不足,优势整合工作滞后,资源使用效益较低,实验室平台建设势在必行。

从学校管理看,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校、院(系)的二级管理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一些部门和干部服务师生、奉献学校的意识不够,驾驭现代大学、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新一轮供需矛盾已经凸现,不同群体的利益要妥善协调,广大教职工的创造性、积极性要继续维护好、发展好。

分析宏观形势,影响学校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也越来越多,使学校借助政府权力解决面临困难的捷径变得不太现实;高等教育国际化也使学校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办学竞争的格局不再限于省内、国内;学生个人、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消费投入与对教育的产出期望不平衡,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变得更多更高;特别是2008年高考入学高峰过后,生源竞争将更为激烈;同时,随着“教育强省”建设的推进,各兄弟院校纷纷“争硕”、“申博”、“申请更名”,相互之间的竞争更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校发展将面临直至生存问题的挑战,新一轮的“洗牌”正在加紧进行。

当然,在看到今后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学校实现新的发展所具有的坚实基础。推进内涵建设,加快发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能。

一是合力建校的优势催人奋进,是我们的信心之源、力量之泉,使我们更加坚定发展的目标。一直以来,学校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合力建校”已成为我校的一大办学优势。学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也进一步坚定了绍兴市委市府和社会各界包括海外乡贤,对实现绍兴大学目标的信心。《绍兴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尽早把绍兴文理学院发展为绍兴大学。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从组织领导保障、资金保障、人才引进政策倾斜、周边环境治理等方面明确了支持的举措。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投身于以评促建的热情、干劲,也必将鼓舞我们自己向新的目标扎实迈进。“绍兴大学”是我们不能动摇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我们勿庸置疑的工作目标,也是学校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是近几年来日益增强的办学实力为实现新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使实现发展目标成为可能。经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我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我们完全有理由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当前,我们积极推进内涵建设,把它作为首要的发展任务,作为实现发展目标的必然路径,也是有坚实基础的。我们适时启动了“申硕”十大重点学科建设,坚持创新,在各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规划和准备。虽然,“十一五”时期有关“申硕”的机会只有一、两次,但是,只要我们全力以赴,相信机遇总会青睐有准备的我们。

各位代表、同志们,形势催人,形势逼人,我们的任务艰巨、使命光荣。立足科学发展,致力内涵建设,是学校“十一五”时期一切工作的主旋律。我们只有惜时如金、同心协力、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切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才能紧抓时机,统筹发展,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三、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要抓住新机遇,谋求新发展,按照“质量立校有新举措,发展兴校有新思路,特色强校有新进展,合力建校有新局面”的目标,实施“‘十一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加强内涵建设,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加快建设绍兴大学的步伐。

一、以“‘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为指针,以内涵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五大工程建设”

在顺利完成“十五”计划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班子根据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审时度势,适时启动了“十一五”规划工作。

2005年6月学校出台的《2005-2009年行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为规划编制工作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之后,从2005年7月开始,历时14个月,编制工作经历学习调研、文本起草和修订完善等三个阶段,形成了规划文本。期间,党委务虚会3次作为重要议题,校长办公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先后6次专题研究。文本形成后,学校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深入研讨,反复修改,并听取了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部分高层领导人、旅港知名乡贤和部分专家学者的指导。规划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合力建校的过程。

“十一五”时期推进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中共绍兴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的要求,深入实施“三步并作两步走”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民主办学,正确处理内涵提高和外延拓展的关系,重点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益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内涵发展,争取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加快学院向大学升格的进程,着力增强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绍兴大学。

“十一五”时期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三步并作两步走”的发展思路,申硕、更名大学同时争取,实现各项事业科学发展,达到“一个基本形成”,突出“两个重点转变”,实现“三个明显提高”和“四个显著改善”。即:到2010年前后,学校的师资队伍状况、整体办学条件、内部治理结构和校园文化学术环境要显著改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要明显提高,实现向“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学型大学”和“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成效更为显著的大学”的转变,基本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今后五年,我们要以内涵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五大工程建设”:

一是提高教育质量工程。稳定全日制在校生在20,000人(含元培学院8,000人)的办学规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断提高本科办学水平。争取发展研究生教育。

二是突出办学特色工程。以申硕为目标,强化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贡献率。发挥办学优势,打响“越文化研究”和“兰亭书法”品牌。

三是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继续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团队的培养;进一步抓好管理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队伍稳定;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

四是扩大海外合作工程。从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思考学校发展;实施“人才海外培养工程”,适度扩大留学生教育。积极争取联合建设海外“孔子学院”,推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五是构建和谐校园工程。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现代大学的治理结构;推进三期基本建设,优化校园生态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理顺学校与元培学院的关系,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元培学院创造良性发展的条件。

落实“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要全方位地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素质,强化学校发展的思想组织保障;深化体制改革,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学校发展的体制保障;着力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进一步拓宽筹资融资渠道,增强学校的资金保障;不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优化学校发展的服务保障。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校“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审议稿已经印发给大家,请大家认真进行审议。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内涵发展和创新突破并举,扎实推进当前各项工作

当前一个时期,是“十一五”发展开局起步的重要时期,做好这一阶段工作,对学校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意义重大。下面,我就当前一个时期学校行政工作的若干重要方面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战略研究,完善发展规划

学校“‘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已提交大会审议。下一步,要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继续加强战略研究,并做好以下三件事:

──深入贯彻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把《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新精神、新思路、新动向结合到我们的发展规划中去,将学科发展、队伍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并加强比较分析,争创新优势。

──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实现规划目标的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切实抓好学科建设、人才与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园基本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和财务中长期预测等8个子规划的修订完善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目标考核责任制。

──各院(系)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要求,加强调研论证,明确新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抓紧编制各自“十一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与学校整体发展相呼应。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

──推进本科教学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改革,整合实验室资源,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争取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按照“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围绕成才目标,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扎实推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十大子工程建设,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争取新增2-3个专业列入省重点建设专业,1-2个实验室列入“省级教学示范实验室”。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续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从严管理、从严治学,建设优良学风;深入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着力提高和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

(三)强化学科建设,推进申硕工作

──切实推进学科建设。实行学科发展动态竞争机制,以首批申硕10个重点学科带动各学科发展。落实“学科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各重点学科所在学院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要树立主体意识,以申硕为目标,牢牢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全方位落实学科建设任务。各职能部(处)要切实履行承诺,做好服务工作;科研处及学位办要以研究的精神开展工作,了解学院、学科发展需求,做好学校、学院、学科之间的沟通工作,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

──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围绕申硕目标,以科研促学科,继续保持年度科研经费总量高水平增长,力争国家级科研项目有明显增加,争取国家级科研奖项实现突破。规范科研管理,修订科研工作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和政策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讲求学术道德,反对学术腐败。

──全面启动申硕和硕士点建设工作。坚定申硕目标,以学科发展为依托,加强与省学位办、国家学位办的联系,保持与兄弟院校的沟通,及时掌握有关申硕的最新要求和动态信息,有效落实到各学院及学科建设工作中去,切实做好2009年申硕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取得突破。

(四)增强服务能力,培育办学特色

──主动全面深入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学科综合、科技信息和人才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联系,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面向地方重大需求,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深化校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的重大软课题项目研究,服务政府决策。争取在纺织、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等绍兴支柱产业领域建立3-4个技术开发平台。

──深入开展“越文化研究”。以越文化研究基地为依托,整合资源,汇聚团队,做深做透“越文化研究”、鲁迅研究和当代绍兴发展研究,重点出好“越文化通论”系列研究著作,力争建成独立的“浙江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促进“文化强市”和“文化大省”建设。

──打响“兰亭书法”品牌。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高度重视书法学院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书法学院配套设施建设,抓好全日制学生培养;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的联系,建立培训基地;积极承办好省委宣传部、省书协提出的“兰亭雅集”文化活动。

(五)统筹内部管理,提高治理水平

──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本次“双代会”将审议新的劳动人事分配方案。要按照“向高层次优秀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把兼顾公平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原则,继续完善绩效津贴实施办法,不断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科学设岗,推行全员聘任合同制,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逐步建立人员流动和淘汰机制,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岗位意识、竞争意识和履行岗位职责的意识,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继续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和职称评审等工作。

──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二级管理规范”,确立校、院二级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校、院二级管理体系,形成统一领导、集中决策、分权实施、目标管理、动态考核的运行机制。创新学科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人人进学科、人人有学科方向”的新型教师隶属模式,探索建立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体制。继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教授治校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办学中的积极作用。

──做好2007年中层干部换届工作。换届工作中,要努力贯彻落实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突出建设好院(系)领导班子这一重点,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扎实、精干高效的中层干部队伍,为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快又好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六)续建发展平台,增强办学效益

──完成三期基本建设。2006年基本完成综合教学实验楼、元培学院教学楼工程;2007年9月完成3万平方米的南山学生公寓,年底以前完成体育馆、青年教师公寓等工程;2008年完成培训大楼工程。2006年底对扩建工程进行投资效益的全面评价和分析。

──拓展融资渠道。争取市财政对学校的更大支持,促进1.3亿元专项资金分年到位。抓好增收节支,强化经费管理,规避财务风险,改善经费支出结构,提倡勤俭办学。加大对重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重视投资效益。

──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基建进度,提前安排好教学用房和生活用房的配置。对青年教师公寓、集体宿舍用房进行合理布局和调整。盘活存量资产,实施资产置换。

──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积极应对国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相关政策调整的新趋势,完善后勤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模式,构建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广大师生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和优质的后勤服务。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保证后勤服务优质、高效。

(七)认真抓好其他各方面的重要工作

──进一步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健全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各类决策和咨询机构,保障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切实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扩大开放,深化合作,进一步开拓对外交流合作新领域。推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高水平学术机构、大型企业等开展实质性合作交流。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拓展网络教育,探索成人教育新路子,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加强与绍兴旅港同乡和绍籍知名人士的联系,积极开展与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联络工作,进一步拓展办学资源筹措渠道。

──认真组织招生宣传和新生录取工作。把握主动,加强对招生形势的分析,创新招生宣传工作,努力提高新生报考率和生源质量,确保相应指标不下降。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认真执行招生工作“六不准”,继续实施招生录取“阳光工程”。

──做好元培学院迎接教育部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实施方案》,贯彻“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迎接上级对元培学院的评估,以促进元培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形成办学特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努力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大资困助学力度,确保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想方设法着力改善全校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按照市政府的部署逐步落实货币分房政策;关心离退休教职工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加强教职工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全方位促进校园和谐。

──继续做好平安校园工作。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整治校内交通秩序;重视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建立健全学校稳定工作机制,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形成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

总起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科学发展,致力内涵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始终把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统筹事业发展,协调各方关系,切实把学校事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适应新形势,推进新发展,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师生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校园安定有序;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办学、依法治校,发挥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校园和谐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

回首过去,学校的发展和壮大,使我们倍感自豪、精神焕发。绍兴文理学院十年办学走过了不平凡的改革发展之路,靠的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靠的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靠的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靠的是坚韧不拔的进取意识,靠的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团结拼搏。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壮志满怀。绍兴文理学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规模平台刚刚搭起,现代大学的构架正在形成,由此拉开的发展序幕向我们展现了美好前景。

让我们满怀信心,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怀与支持下,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紧抓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振奋精神、真抓实干,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为胜利实现“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加快建设绍兴大学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绍兴文理学院历届“教代会”
下一条:三届一次“双代会”主席团成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