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双代会
历届双代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历届双代会 >> 正文

三届一次“双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2007年09月11日 00:00  点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扎实推进学校建设发展

为实现绍兴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校三届一次“双代会”上的报告

费君清

(2004年12月2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作报告,提请大会讨论。

一、四年来的工作回顾

自2000年二届一次“双代会”以来,在省市党委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带领全校师生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几年来,学校建设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园基本建设:我校地处江南,山水秀美,搞好校园建设有着天然的优势。几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开疆拓土,尽力把校园做大做美,并着力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自2000年以来新征土地近900亩,校园占地面积已从2000年的619亩扩大到2004年的1,576亩;新建校舍26.2万平方米,校舍面积从2000年的20.7万平方米扩大到2004年的40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全面竣工,包括1.32万平方米的新行政楼和科教馆、1.65万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和一批新建学生公寓已全部投入使用。学校现在已拥有河东、河西、塔山、南山、兰亭、上虞等六个校区。校园环境也更加优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已见到成效。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学校还先后开发了风和苑和风雅苑等两个教职工住宅小区共计508套新房,总建筑面积达78,500平方米,到2003年中级职称以上、硕士学位以上的教职工均住上了大套住房;人均住房面积从2000年上半年的16.49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29.47平方米,增幅达79%,超过绍兴市人均住房面积5个多平方(绍兴市为24平方米)。

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作为新建的本科院校,过去的教学基础条件比较差,困难较多。这几年,我们以“三个评估”为抓手,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规范本科教学,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002年学校接受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了优良成绩。同时,专业学科建设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全校本科专业从2000年的8个增加到目前的31个,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也从2001年的2个增加到17个;拥有省级重点扶植学科3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示范实验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项;并拥有市级重点学科6个、市级重点专业2个。在最近的全省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又获得了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的好成绩。学校还注重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连续四年每年投入近2,000万元,目前全校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达8,200万元。这些教学条件的改善,使我们有足够的底气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也在兄弟院校中博得了良好的声誉。

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2000年以来,我校按照本科院校的要求,大力鼓励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到科研和科技开发服务中去,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科研项目逐年增多、科研经费大幅提升。2003年以来,争取到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另有省部级科研项目31项、厅市级科研项目116项,横向科研项目139项;2004年科研经费实际到帐近900万元,年底将突破1,000万元。二是科研成果的档次大大提高。以2003年为例,全年共发表论文1,392篇,其中被SCI等国外权威期刊收录的论文就达29篇(其中第一作者20篇,是前四年的总和);今年情况更好,到9月份止已有31篇被收录;青年教师张雪娟的博士论文还被评为“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三是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通过与绍兴县、越城区、新昌县、嵊州市等签订合作协议,紧密联系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如纺织、印染、黄酒等开展科研攻关,提供科技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师资队伍建设:2000年以来,学校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352工程”、“百名教授工程”和“青年教师硕士化工程”。继去年正高职称评审突破两位数,今年我校再创新高,又有15位教师晋升正高、25位教师晋升副高,令兄弟院校刮目相看。目前,全校教职工已达1,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900多人,比2000年分别增加了32.0%和49.0%。从职称结构上讲,已有正高职称104人(其中包括人民医院主任医师26人),副高职称300人,高级职称教师总数列全省高校前10位。从学历结构上讲,全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4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27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7%;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近100人,已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十五”规划中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在专任教师中,已有6位教师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并拥有“省151人才工程”人选6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8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1人;最近又推荐了1位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生工作: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狠抓学风建设,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每年专设学生科研经费10万元,资助学生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先后有40余位同学在《物理通报》、《当代文坛》等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有的还被SCI收录。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中也连获佳绩;在200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创佳绩后,2003年更取得了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团队成绩列全省第五位的好成绩。此外,应届毕业生考研情况逐年看涨,仅今年就有25位应届毕业生被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

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近年来,我校在绍兴市和省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高。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总数由2000年底的4,315人增加到现在的16,360人,比2000年翻了近两番,办学规模已位居全省70多所高校的前十位。招生形势逐年看好,今年更是空前红火,已可与在杭的省属高校相媲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省内同类高校中也处于前列,省教育厅公布我校2003年、2004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0.60%、91.01%。学校还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广交国际朋友,先后与美、法、日、韩、泰等国家的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我校任教的外教有18位,并有学生在法国、韩国高校留学深造,也有12位留学生在我校研习中国文化。同时,学校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运行情况和财务状况良好,资产规模总量、固定资产总量和事业经费收入等连续四年有新突破。到今年11月,学校资产规模总量为11.6亿元、固定资产总量为5.69亿元、事业经费收入为1.40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3.5倍、1.9倍、2.4倍。值得一提的是,教职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也逐年增长;以2000年为基准,到2003年教职工人均收入增长了55.8%。

事非经过不知难。自2000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现代大学的办学规律,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事关学校建设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四年来,学校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总揽全局,理清了学校建设发展的思路。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学校逐步理清并确立了以实现绍兴大学为目标,坚持内涵提高和外延拓展并举“两手抓”,按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成绍兴大学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发展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合力建校”为“四大方针”简称为“一二三四”的总体办学思路,这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

2、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紧紧扭住发展兴校这个第一要务。发展是执政兴校的第一要务,学校紧紧抓住高等教育积极发展的大好机遇,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专科向本科转变、传统的师范性为主向综合性方向转变、基础长线专业为主向基础性和应用性并重转变。一方面,乘势而上、扩大规模,完成了校园一期、二期建设,三期建设正在积极实施;另一方面,着眼建设综合性大学,先后并入绍兴卫校、上虞师范和建工中专,充实和丰富了学科门类,学校现已拥有文、理、工、医、法、管理、经济和教育等八大学科门类,设置了17个二级学院,初步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框架。学校还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组建了国有民办独立学院元培学院(日前已正式为教育部批准);建设中的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将填补国内高等书法艺术学院的空白。

3、重视根本,苦练内功,强调质量立校。质量是立校的根本,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把提高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几年来,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花了大力气,做了大量工作。2000年以来先后在新昌、丽水、舟山、诸暨和温州举办暑期中层干部学习班,每次均把教学工作列为重要内容深入讨论和研究,巩固了教学中心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推行校、院、系“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先后开设了10个实验班,并积极推行学分制、辅修制和本科第二专业教育,试行弹性学制和本科生导师制。倡导多媒体教学,每年开展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建立各类教学网站,“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网站还是我省高校第一个英语自主学习网站;生物系建成的一级域名教学网站“细胞生物学在线”(http://www.cella.cn/),在“google”和“百度”中搜索排名第1位;还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同时,把师资队伍建设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培养、引进、调整”等多种措施,优化了师资队伍的层次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在整体上提高了师资实力。

4、提升专业和学科实力,探索特色强校的路子。学校提出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培育办学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我们择优扶植,突出重点,逐渐明确:在人文社科方面,要把越文化作为特色来培育,充分挖掘越文化的深厚底蕴,把越文化研究做大做强。今年2月东亚中国传统文化暨越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5月浙江省鲁迅研究会正式挂靠我校,并成功举办了浙江省鲁迅研究会04年会暨“越文化视野中的鲁迅”学术研讨会;不久前,我校与韩国祥明大学、济州大学在韩国成功举办了东亚论坛会(East Asia Forum)。在理工科方面,要积极培育与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强势、优势专业和学科作为特色,加强科研攻关,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5、团结吸引各方力量,注重合力建校。近年来,学校团结带领全校师生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形成了全校上下心齐、气顺、劲足的和谐氛围;同时,我们还积极争取省市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形成了加快学校发展的大好外部环境。2000年以来,已有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韩启德,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时任国家计委主任),国务委员陈至立(2次),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等高级领导人来校视察指导,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绍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办好地方性高校,力争把绍兴文理学院发展成为绍兴大学”,并对学校的建设发展在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学校的建设发展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尤其是陈元钜、倪铁城、车越乔、章传信、高月明等绍兴旅港同乡,其中陈元钜先生在已向我校捐资2,600万元的基础上,再次捐助1,000万元等,这些都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除了上述工作外,学校其他各方面工作也卓有成效。监察审计规范有序,安全保卫保障有力,综合治理、民主管理深入开展,后勤社会化改革扎实推进,图书档案工作也明显得到加强,为学校建设发展凝聚了力量、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谋求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办学实践中,我们还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这些经验和体会,既是对过去工作的小结,也是今后继续前进、开创未来的精神动力。

第一、以建成绍兴大学为目标,是推进学校建设发展共同的思想基础。创办绍兴大学,是几代绍兴人民和绍兴海外乡贤的共同夙愿,更是我校师生员工的共同信念和强烈愿望。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2000年以来,学校逐步确立了“一二三四”的总体办学思路,并得到了全校师生的普遍拥护和高度认同,形成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第二、坚持改革与发展,是解决我们所面临困难的根本途径。发展是硬道理,是学校事业不断跃上新台阶的关键。改革是发展的永恒动力,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使发展获得生生不息的强劲动力和源源不断的内外资源。要实现由一所专科学校到本科、再到综合性大学的转型,必须真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机遇求发展、抓改革促发展、抓创新谋发展,团结拼搏、乘势而上。

第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事业始终兴旺繁荣的制胜法宝。我校能够在本科办学历史不长、办学基础相对薄弱等内外条件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实现跨越式发展,靠的是我们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规律,敢于突破旧的思维模式,开拓创新。我们开疆拓土建成了南山新校区、创新机制新办了独立学院(元培学院)、率先在全国创办书法专业院校(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都为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了先机。

第四、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校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一把手”工程为重点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开展了“三讲”教育、机关作风建设和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众志成城战胜了SARS,从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到广大教职工形成了团结一致、埋头苦干、锐意进取的良好风气。正是这种风气使全校干部群众在机遇和挑战面前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从而抓住了机遇,取得了发展。

第五、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办学,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力量之源。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近几年来,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多校区办学、大规模建设等给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诸多挑战。但是全校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奋力拼搏,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广大师生员工包括离退休老同志,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团结一心,爱校助校,形成了一股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这种主人翁的意识和高涨的积极性,才使得学校的各项工作日新月异。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学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奋斗的结果,其中深深地凝聚着广大师生员工的无私奉献和创造精神。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当前的形势和任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我校来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好坏至关重要。我们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握大势、顺应趋势、谋划局势,尚实干、务实事、求实效,努力争取学校事业的新跨越。

从挑战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在宏观调控形势下,影响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经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学校新一轮供需矛盾已凸现出来,迫切需要解决。但在目前的宏观形势下,征地、拆迁、基建等问题更为敏感、更为复杂,各种限制也更多。同时,政府工作方式有了很大转变,尤其是行政许可法的实行,政府工作更加程序化、法制化,使学校借助政府权力解决面临困难的捷径变得不太现实。

二是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对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全校师生员工对我校的快速发展充满了自豪感,对未来的美好前景充满了自信心,对加快建设发展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尤其是希望学校快速上水平、上档次;同时,对学校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希望学校建立现代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校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更是希望学校加快发展,早日建成绍兴大学。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对绍兴市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新的动向,将对学校进一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三是学校发展进入攻坚阶段任务越来越重。自2000年以来,纵向比,我校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以现代大学来衡量,我们在教学科研、学科特色、师资队伍和办学层次、综合竞争力、社会美誉度等方面都还存在差距,学校驾驭现代大学的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高、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比较缺乏等,都是苦练内功、提高内涵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当然,在看到今后发展面临的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学校实现新跨越所具有的坚实基础,主要有:

一是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我校新的发展增添了拉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高等教育已步入了持续健康发展时期。去年党中央在实施科教兴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构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省市党委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将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近年来日益增强的办学实力为我校新的发展增添了支撑力。经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我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在学校发展中凝聚力大大增强,广大师生对实现绍兴大学的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更加充沛,思想基础更加坚实,物质保障更加雄厚。这将为学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合力建校的优势为我校新的发展增添了推动力。我校近年来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合力建校”已成为我校的一大办学优势。学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也进一步坚定了绍兴市委市府和社会各界包括海外乡贤,对实现绍兴大学目标的信心。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汇聚一起,将形成实现我校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总的来看,在我们面前,有挑战,也有机遇;有困难,更有希望。学校领导班子经过深入的讨论,一致认为在新的发展时期,我校必须要以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定要从执政兴校的高度,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真正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建设全局,分析形势、破解难题,苦练内功、提高内涵,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更新观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建设发展全局,必须把以人为本的新工作理念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即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师”为出发点。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做到重生、爱生、养生、从生,把“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贯彻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选择性”,尽可能满足学生在学习时间、方式、内容和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努力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确立“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发挥教师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他们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创造,关心教师的生活,努力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各种条件,构建和谐校园。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就是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依靠发展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向前看、向前干、向前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向前看”就是要依据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审时度势,统一思想,根据自身发展的环境和潜在的优势准确定位,贯彻学校“一二三四”的办学思路,积极实施学校发展战略和规划。“向前干”就是要实干,在扎扎实实的行动中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形成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艰苦奋斗,顽强拚搏。“向前进”就是在发展的旗帜下,排除一切制约与障碍,抓住一切有利的机遇,通过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汇聚广大教职工的聪明才智,使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人才培养、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和后勤产业等各方面的工作走在同类高校的前列,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用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时俱进,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办学思路的贯彻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赖于学校的管理。要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充分体现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尽量避免决策失误造成的无谓消耗;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校内经济秩序,确保财务运行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厉行节约,从严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能。要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建立起高效的管理组织网络以及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中彰显人文关怀,既按制度办事,又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不断激发办学活力,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总之,今后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虽竞争激烈、挑战严峻,但学校发展也势不可挡、前景广阔。我们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建设发展全局,以深远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科学的辩证思维审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把握、准确认识,调整战略、积极应对,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努力实现绍兴大学的奋斗目标。

三、今后工作展望

各位代表、同志们,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要抓住新机遇,谋求新发展,要按照学习理论有新认识、突破“瓶颈”有新举措、推动发展有新思路、拓展工作有新局面的目标,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贯彻学校“一二三四”的总体办学思路,着力体现从严治校的管理要求,苦练内功、提高内涵,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力争早日建成绍兴大学。

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是:

1“迎评”--这是建成绍兴大学的基础。就是要迎接2005年下半年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水平评估。这是国家政府部门对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的全面检查;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将为学校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2“争硕”--这是建成绍兴大学的关键。就是要在实现专科向本科教育转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突破,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层次,培育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

3“升格”--这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就是要在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扩大知名度,提升美誉度。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申报,完成由学院向大学的升格,办成绍兴大学。

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统一思想,戮力同心,进一步提高对“迎评”重要性的认识。

1、“迎评”是关系到学校前途和命运、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将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声誉。评估不仅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加强对高校教学工作宏观指导、管理和监控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自身发展提高中不可逾越的台阶。2005年下半年学校将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充分认识评估工作的目的与意义,把评估作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我们的目标是:争取优秀,确保良好。如果顺利通过评估,就能乘势而上,学校的社会地位将大大提高,在招生、争取经费、人才引进、科研立项和学科建设发展上都会有更加宽广的舞台,而且将为“争硕”和“升格”打下坚实基础。

2、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教育部评估标准,深入细致地找差距,全力以赴搞整改,推动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是“迎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必须学深学透。要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评建要求,扎实做好“迎评”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对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认真的自查,查找教学工作及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不足、差距与漏洞,对达不到优秀指标的,要制定整改措施,尽快改进。要克服“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不仅硬件的量化指标要努力达到标准,而且要把办学指导思想、教学管理、学术氛围、学风教风等方面不易量化的软件指标作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3、要把“迎评”作为全校师生共同承担的职责。从整个评估体系看,评价对象看起来是教学工作,实际上是对我校总体实力、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全面评估和检验。“迎评”是对我校办学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搞好评估工作是全校师生的共同任务和职责,它也关系到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的发展,与教职工的个人利益关系不甚密切;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学校的地位、声誉、实力和办学效益等和每一位师生员工都息息相关,学校效益好、有声誉,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保障就有了强大的支撑。学校要求,全校师生要树立信心,形成学校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调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校动员,包干到人,人人关心评估,人人参与评估,求真务实,服务大局,努力为教学评估工作多作贡献。

(二)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以“迎评”为契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大力推进教育创新,逐步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新要求的教学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2、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形成系统合力,深入调研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科学论证人才培养体系。要调整专业设置,大力加强优势专业建设,淘汰陈旧落后专业,设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专业;要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努力使学生受到优质教育;大力推进教学创新,加大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不断提高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要修正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继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要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实验设施和课堂教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四项经费”、教学仪器设备费和图书资料费。要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积极引进电子化图书馆数据库,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要优化、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严格教学管理,维护教学秩序,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全面考评二级学院(系)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教研室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积极作用,加大学生评教力度,进一步完善对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体系。

(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打造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1、认真抓好学科建设规划。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整体办学实力的主要环节和重要措施。要围绕学校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并紧密联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预见学科发展方向,做好绍兴大学学科建设规划和队伍建设规划。要进一步拓展学科建设的思路,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发展平台,努力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充满生机和活力、与综合性大学相适应的学科体系。

2、大力加强学科建设。要积极推进古代文学、计算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三个省级重点学科和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工商管理等三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并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的特点和优势,重视建筑业、纺织业、医药化工行业、计算机信息等行业方面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培育学科专业特色。要继续深度挖掘越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同时,要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切实把握当前硕士授予权申报条件的变化动向,并按照申报条件,认真做好申硕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继续提高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要规范对科研工作的管理,不断完善科研工作的导向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继续抓紧课题立项和科研经费的落实,力争在科研成果高层次获奖方面有新的突破,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双丰收。要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学校特殊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同时,要讲求学术道德,反对学术腐败,树立严谨求是学风,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四)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突破口,优化师资结构,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1、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要认真研究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规律,着力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完善激励机制、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学科带头人学术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发展、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入实施“硕士化工程”,继续做好中高级职称职评工作,鼓励教师攻读学位,并推荐一批优秀教师到国内外高校作访问学者,着力提高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部颁的良好标准),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内涵。要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2、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围绕实现绍兴大学的目标,要进一步增强目标意识,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要为正在争取硕士授予权的学科引进学科带头人,推动优势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要加强政策研究,充分利用绍兴市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特殊政策及绍兴的地域优势,着力解决人才引进中的瓶颈问题,如配偶的工作安排、住房和工作条件等。也要创新人才引进思路,特别是对于国内外高水平专家,要尝试柔性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还要积极做好外聘教师工作。

3、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要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制定、修订并实施与学校办学定位相适应的教职工劳动纪律、聘用制管理办法和教职工进修培训等有关的管理规定。要着眼“明确岗位职责,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重点加强职称评审制度改革。要根据优劳优酬原则,修订和完善特殊岗位津贴发放办法。要学习和吸收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加强调研,充分论证,逐步实行全员聘任制;引入竞争机制,严格人事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地推进机关和院(系)管理人员轮岗、转岗等工作,使管理人员各尽其能、各善其事。

(五)以集约发展为方向,突破制约瓶颈,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1、加快基本建设工作。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要按照十年发展规划纲要,立足长远,精心设计,做好以南山校区为本部的绍兴大学校园总体建设概念性规划。要攻坚克难,突破制约瓶颈,着力推进三期工程建设,抓紧新增学生公寓项目的建设,加快建设南山综合实验楼、元培学院教学主楼、成教培训大楼和体育馆,切实解决教学用房紧缺、实验实习基地不足、学生室内活动场所少和学生公寓紧张等问题。同时,要十分关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注重校园基本建设的内涵,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提高校园建筑的文化品位,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为水乡特色和现代审美相结合的良好育人环境。

2、加强计划财务工作。要树立效益观念,增强忧患意识,继续保持财务运行的健康发展,增强办学实力。要加强风险控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三期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科学理财;保证重点,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围绕学校发展开展计划财务工作,调整支出结构,确保重点工作经费到位,逐步建立绩效预算机制。要加强预算管理,推进预算体制改革,有效地规范各项支出行为,促进依法理财。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收入进学校帐户,并按规定进行支出。要加大“增收节支”力度,大力压缩费用性开支。

3、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树立经营学校的理念,切实把资产运作视作关系学校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盘活现有资产,整合资源,把资产运作同“优化资源配置、增收节支和集约发展”等结合起来,以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来解决管理和运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实现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和效益的最大化。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方案,实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要加强调研,形成有关住宅的调配方案、货币分房方案和青年教工住宅解决方案;加快做好八字桥、和畅堂校区的置换工作。

(六)以效能建设为抓手,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1、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要推动机关和工作人员以研究的精神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学习管理现代大学的新知识、调研兄弟院校改革的新经验、研讨提高管理水平的新举措,牢固树立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去。要突出思想教育,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考核奖惩,整合管理要素,改善运作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形成协调、高效、廉洁、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要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办学,重视机制和政策研究,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稳步拓展校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营造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软环境。

2、积极推进二级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加强学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校、院(系)的职、权、利关系,完善二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学校成为宏观调控的决策机构。要逐步扩大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强化二级学院(系)的管理职能,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并切实加强分类指导,推进二级学院的发展壮大,形成一种有利于二级学院增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发挥先进性的良好局面,不断激发办学活力和增强办学实力。要继续办好独立学院元培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通过调研和论证,进一步明确上虞分院的发展规划;要扎实做好附属第一医院和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建设工作;要积极推进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3、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要进一步理顺学校后勤工作的甲、乙方关系和后勤集团内部管理体制,建立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后勤服务和保障体系。要立足校内,坚持后勤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宗旨和姓“教”的原则,创新思路和举措,不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要继续向校外开拓后勤服务市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后勤服务实体的整体效益。要规范后勤管理,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既满足学校后勤社会化需求,又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走科技后勤、智能后勤、绿色后勤的发展之路。

(七)以学生为本为理念,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着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2、扎实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要进一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做好学生管理与激励、经济资助与生活指导、学习与发展辅导、校园文化与学生社团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健康素质。要营造良好的学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在校内提供优良的学习条件、营造舒心的生活环境,特别要重视对学生的关心和服务的软环境的营造,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体系。

3、认真抓好招生就业工作。要系统总结近年来我校招生工作的成功经验,研究新形势下招生宣传的途径和举措,并根据学校发展情况,调整招生策略,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要落实《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积极构建“学校统筹、部门负责、院系落实、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要规范考核,落实责任,组织开展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要切实抓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强化服务,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要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努力提高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提升我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4、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要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要以校园治安“110”报警中心为依托,增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并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的网络和机制,加强预防、预测和预案工作,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要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安全管理;要加强网络安全工作。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防微杜渐,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确保校园的稳定和安全。

(八)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1、加强思想组织建设。要组织全校师生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师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为学校建设发展夯实思想基础。要以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继续实施“一把手”工程建设,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各级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现代大学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努力建设结构合理、年富力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中层领导班子,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2、加强校务公开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责任制,注重校务公开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并稳步拓展校务公开的工作内容和范围。要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方针,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进一步畅通教职工参政、议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增强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切实把依靠教职工民主办学落到实处。

3、加强廉政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加大监察工作的力度,尤其要加强对学校人、财、物各个环节的效能监察工作,以公开促公正、促廉政。要推进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努力促进财务审计和招投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学校各项事业在健康的轨道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绍兴文理学院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扎实推进迎评工作,积极准备硕士点申报,向培养高质量人才、从事高水平科研、在全国有知名度的省级重点大学迈进,是我们全校师生员工义不容辞的历史任务。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们,艰巨的任务鞭策着我们,崇高的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我校的办学思路,紧紧依靠全校师生员工,谋科学发展之势、鼓科学发展之劲、求科学发展之策、务科学发展之实、统科学发展之力,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把绍兴文理学院早日建成绍兴大学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三届二次“双代会”主席团成员
下一条:三届一次“双代会”主席团成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