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四燕,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医生。去年8月,我市选派援疆医疗干部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当时,刘四燕听说那里需要口腔科医师的消息后内心一动,随后虽犹豫思索了一阵,但不久便义无反顾地写下了自己的申请表。离开家乡离开亲人那么久真的令人难以割舍,最终促使她决定报名前去的原因是,她觉得援疆是人生中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
用大爱援疆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刘四燕作为我们医院的牙科带头人,她让我们阿瓦提县的整个牙科医疗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阿瓦提县人民医院院长林小波对刘四燕的工作评价颇高。
去年,刘四燕和其他5名绍兴援疆医生刚到阿瓦提时,虽然都出现了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全身发痒、出鼻血等不适,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耽误工作。
当地的医疗条件比起浙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刘四燕在医院上班时也发现,因为医疗技术设备落后,医务人员短缺的缘故,许多病人得不到很好的治疗。所以她和其他5位绍兴援疆医生决定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即使将来离开了也可以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虽然人民医院已是阿瓦提最好的医院,但一年半前,牙科还只是五官科的一个附属科室,当时只有一把破旧的诊疗椅,牙科医生也只有兼职的两人,而且还没正儿八经的执业证书。因此,每天牙科的门诊量只有两三人……正是在刘四燕的努力和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如今这儿的门诊量一个月已达到了三百人,而且目前还在逐月上升。医生也有了5个,牙科的知名度正在逐渐增大。刘四燕带出的几个徒弟,已经能独当一面为病人诊治了。
阿瓦提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医生古丽娅尔激动地说:“自从刘老师来了后,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操作技能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一般的镶牙、补牙等治疗,我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
如今,阿瓦提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在当地已声名远播,很多人是慕名而来,有的甚至从阿克苏、阿拉尔等地区开车一两个小时赶来看病。
用柔情行医
凭精湛医术和热诚服务践行使命
“在援疆的日子里,看了那么多病人,有没有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笔者问。刘四燕想了想,说:“有,是一位70多岁的维吾尔族老大爷。”
当时,老大爷的牙全掉光了,吃东西十分不便。由于当地以牛羊肉为主食,对于没有一颗牙齿的他来说,没法细细咀嚼,基本只能囫囵吞枣,所以常常导致消化不良,也影响了身体状况。
当听说县人民医院来了个医生可以镶全口牙时,老大爷报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刘四燕医生。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老人还是有点半信半疑。经过三四次的诊疗后,老人终于戴上了刘四燕为他制作的全口假牙,看着镜子里一口整齐、雪白的牙齿,老人激动得差点要跪下来感谢。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老人现在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提升,他说:“现在想吃啥就吃啥,花生米、核桃、苹果,都没问题。消化吸收也好多了,身体比以前棒!”
老人对刘四燕特别感激,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悄悄表达心意。每次只要家里的果园结果了,像红枣、香梨等,他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刘医生,并捎去一些让她尝尝。而且每次老人都是一大早就赶到医院门口,等上一两小时医院开门了,再进去。
刘四燕说:“老人的这份心意真的让我特别感动,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该做的事,而他所做的一切却是让我一辈子铭心刻骨的。”
再过两个月,刘四燕就要离开阿瓦提了,然而她却并没有因为归期的临近而失去工作激情。这几天,她依然忙碌着,加班加点门诊、培训。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阿瓦提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工作得以进一步的提升,也为自己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
(附属医院分工会摘自2013年11月26日《绍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