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工通讯
教工通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工通讯 >> 正文

教工通讯2007年第3期(总第27期)

2007年11月15日 14:43  点击:[]

绍兴文理学院工会 2007年11月10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期要目
民主管理
校工会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
“金点子”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学校举行教代会代表团团长会议
学校召开欢迎新教工座谈会
师德师风
师德建设大家谈
---校工会开展师德建设征文活动
师德建设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师德建设征文选登
我校开展教师干部“一帮一”爱心结对活动
校第四届“教坛新秀”名单
理论学习
我校组织教职工学习《劳动合同法》
信息短波
民主管理
校工会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
  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方针,充分发挥我校广大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增强教职工主人翁意识,调动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支持学校建设,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营造全员共谋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校工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金点子”征集活动。
  在各分工会的精心组织和广泛发动下,“金点子” 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响应,大家踊跃参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指出了目前学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议,为学校建设献计献策64条。本次征集到的“金点子”,范围广泛,主题丰富,涵盖学校的民主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大学生思想教育、校园基本建设、节约型校园建设等方方面面。许多教职工能理论联系实际,既认真剖析问题,又讨论解决对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校工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征集到的“金点子”进行了匿名评审,评出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7名;组织奖4名。校工会对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汇总和整理,将有理有据的“金点子” 呈给有关校领导,对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转给有关单位和部门处理落实。
  工会开展此次活动,为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搭建了平台,教师们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献出了心中的金点子。广大教师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人翁精神,正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充分彰显了和谐、民主、人文的学校管理与发展环境。
“金点子”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一、组织奖
人文学院 成教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元培学院
二、优秀作者
一等奖:
金坚强(外国语学院): 开发和应用“绍兴文理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宣仕钱(元培学院):关于开展“节能型校园建设”的建议
二等奖:
王会龙(元培学院): 创业行动——文理学子在路上
谢立才(外国语学院): 规范风华苑小区机动车停车位,利用空地增加停车位。
阮谢永(数理信息学院):引入LED显示屏代替广告
傅振磊(体育学院):如何留住我校的引进人才
郭晓飞(教育学院):大学生教科书的“接力传递”
徐群飞(上虞分院):提高学校整体工作效率,解放教师。
三等奖:
孙鸿仁(外国语学院):不做“笼民”,改善“风和苑”治安状况的建议。
张金萍(医学院):规范考试试卷,提高教学质量。
王延荣(成教学院):整合公共管理专业,筹建社会和公共管理学院
陈 淼(图书馆):构建教师教学、科研信息数据库平台
俞志慧(人文学院):请在校园及家属区多种些乔木
潘连根(人文学院):关于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建议
李少儒(音乐学院):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应当形成机制
我校举行教代会代表团团长会议
  10月以来,学校多次召开教代会代表团长会议,落实学校绩效津贴修订方案的意见征询、反馈直至审议通过等相关事宜。会议由校工会常务副主席黄月法主持。
  在10月15日召开的代表团长会议上,校领导宋培基、陶侃作重要讲话和指示。陶副校长对本次绩效津贴方案的修订背景、出台过程和新方案的特点作了详细的说明。他指出,此次修订更加充分体现了绩和效、质与量的统一,充分体现了以教学为主的中心,十分符合高教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陶侃副校长指出,绩效津贴改革方案关系到每位教工的切身利益,有关职能部门为此分别召开了有中层干部、教授、副教授、中青年教师、行政人员参加的多次意见征询会,反复调研,校党委也多次专题研究方案修订和听取汇报。陶侃副校长要求各位团长会后组织一次本团代表讨论会,把绩效津贴方案的修改精神传达给每位代表,做好宣传和解读工作,积极听取广大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地、完整地加以反馈,使方案更加合理、科学,更加符合广大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
  宋培基副书记强调,学校新的绩效津贴方案从出台到修订,经过了上上下下多次的座谈和修改,广泛集中了大家的意见和智慧,新修订的方案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文本。他希望各位团长能研究好绩效津贴方案的相关文本,正确理解此次方案修订的背景、指导思想和原则,明晰目的和目标所在。在此基础上,征求好代表们包括广大教师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在意见征求过程中,要做好文本的解释和解读工作,以进一步统一广大教工的思想。宋培基副书记要求各位团长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教代会闭会期间团长的作用,从学校的全局考虑,能善于超越自我,超越本部门的利益,切实做好此次方案修订和完善的宣传和沟通工作,以充分体现广大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
  会后,各代表团团长按照部署的工作任务,分别召开了代表团成员和教职员工会议,传达绩效津贴修订方案的精神和内容,广泛征求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10月25日,举行第二次代表团长会议,听取各团长收集的对绩效津贴修改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代表团长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他们指出,教职员工总体赞同新的绩效津贴修订方案,认为这很好地体现了学校“注重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方针,教师教书育人、提升素质的导向也十分明确,具有绩效挂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鲜明特点,且方案操作简便可行。同时,各代表团也从不同的学科特色和专业背景出发,对方案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如教学质量考评标准、科研工作量化及奖励标准等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陶侃副校长认真听取了代表团长的反馈意见。他要求方案修改小组对此进行认真梳理和思考,将教职员工的合理建议吸收到方案的最后一次修改中去。
  11月2日上午,第三次代表团长会议在行政楼四楼大会议室举行。会上,陶侃副校长对绩效津贴的最新修订情况作通报说明,指出在吸取代表团团长收集、反映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重点对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和科研工作量业绩津贴计算办法做了修订,方案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代表团长们对补充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充分热烈的讨论后,一致表决通过了绩效津贴修改方案。
  会议最后,宋培基副书记作重要讲话。他强调,方案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体现了学校“以教学为本”的导向性,并能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更好地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必将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宋培基副书记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新方案试行过程中继续听取和吸收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推进新方案的合理和完善。
学校召开欢迎新教工座谈会
  9月13日下午,学校在校工会活动室举行新教工座谈会,欢迎56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界精英和高校毕业生。校领导俞永谷、宋培基、陶侃、王建力、任光圆出席会议。校工会、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资产管理处、计财处等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在座谈会上,俞永谷书记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新教工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俞书记向新教工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程和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俞书记说,我校近年来顺应形势,抓住机遇,既抓外延拓展,又抓内涵提高,经过十年本科教学,学校已经初具规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队伍精良。俞书记对新教工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良好的祝愿。一要珍惜岗位,乐于奉献。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新教师要树立奉献意识,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把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二要立足本职,岗位成才。俞书记要求大家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在点滴积累中坚实自己人生的脚步,打造自身品牌。三要持之以恒,务求实效。要勇于拼搏,敢于进取,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四要情系学生,关爱学生。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教师崇高的道德情操。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以真情感召学生,以真诚影响学生,以真心教育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五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学会静下心来教书育人,潜下心来做学问,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实力。俞书记充满深情地说,在座的新教工是学校的未来,希望大家尽快适应和胜任新的工作岗位,早日担起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重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为学校的建设和绍兴的经济发展建功立业。
  新教工代表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对学校的领导和职能部门所给予的热情周到的接待表示衷心感谢,表示要在文理学院安心踏实地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师德师风
师德建设大家谈
----校工会开展师德建设征文活动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育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关键所在。教师作为办学主体,其师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近几年来,校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始终把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坚持长抓不懈,常抓常新,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出台了《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绍兴文理学院师德工作条例》,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的制度规范;加强管理与考核,把师德建设同教学科研紧密结合起来,确立教书育人的良好导向。
  校工会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工会的教育职能,积极探索加强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做法。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今年三月至九月份,校工会与党委宣传部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了以“学为人师,德为人范,做人民满意的高校教师”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各党总支的大力支持,各分工会认真宣传,广泛发动,教职工热情响应,围绕“学为人师,德为人范,做人民满意的高校教师”这一主题,密切结合本职岗位实际,积极探索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和途径,认真撰写师德论文,踊跃投稿。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共收到各单位的应征稿件近90篇。参加征文活动的教职工中有教授、有中层干部、有辅导员、有管理干部,文章能紧扣主题,立意新颖,从不同层面、不同侧面阐述了对师德建设的理解和认识,畅谈自己对教书育人工作的体会和收获,也对如何加强新时期师德建设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积极的建议。经专家匿名评审,柯云泉老师的《加强师德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封国强老师的《态度——师德之魂》两篇文章拔得头筹,王柏勋老师的《“爱生”—师德的核心》等5篇文章获二等奖,王嫣老师的《论新形势下高校提升师德素养的途径》等8篇文章获得三等奖。
  本次征文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我校以师德教育为核心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增强教职工师德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营造了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师德建设的经验交流,校工会将把征集到的作品汇编成册,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全面推进我校的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整体师德水平。
师德建设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组织奖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上虞分院
获奖论文
一等奖:
《加强师德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机关分党委 柯云泉
《态度---师德之魂》 人文学院 封国强
二等奖:
《“爱生”---师德的核心》 人文学院 王柏勋
《从高校教师“钟点工”现象引论师德建设》 化学化工学院 俞兰芳
《先生如烛,师德是光---浅谈师德的继承与发扬》 外国语学院 鲁 彦
《论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与现实》 上虞分院 蒋百茂
《论师德的重要范畴---教育公正》 上虞分院 林小燕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医学院 陈三妹
三等奖:
《论新形势下高校提升师德素养的途径》 学工部 王 嫣
《学风建设的关键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数理信息学院 陆仲坚
《培育高尚师德,弘扬优良师风》 外国语学院 朱湘华
《高校师德建设之我见》 外国语学院 陈金中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数理信息学院 缪春芳
《浅谈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 人文学院 罗润锋
《践行八荣八耻,建设师德师风》 经管学院 许苗苗
师德建设征文选登
编者按:今年三月以来,校工会与党委宣传部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了以“学为人师,德为人范,做人民满意的高校教师”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征文活动,得到了各党总支、分工会的积极响应,教职工们纷纷在来稿中发表了真知灼见,现择优刊发,以飨读者。
               加强师德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柯云泉
  近几年来,关于加强师德建设方面已出台了不少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等,这充分说明了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宏大系统工程的重大组成部分,是教育系统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应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和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提高全民族和综合国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周济部长的讲话充分说明了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从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摇篮角度来看,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教材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身濡目染的、替移默化的、受益终身的,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教师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从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角度来看,教风、学风、校风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教风对学风起主导和决定作用,教风与学风的互动融合形成好的校风。可以说,教风和学风是校风的基础和核心。教师是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和依靠,在校风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良好的教风对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加强师德建设,形成优良的教风,才能促进优良的学风,树立起优良的校风,为学生创造一个奋发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
  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角度来看,学校的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是其永恒的主题。教师作为办学主体,教师不仅授业更要传道,不仅学高,更要身正。是否具有一支思想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重要标准。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第一智慧、是灵魂、是统帅。特别在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道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其师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只有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才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
  从教师自身的工作职责来看,既教书又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二者相互相成,密不可分。教书育人,决定了教书者必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德以才为资,才以德为帅,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层次与品位的表征。它不仅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而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与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崇高的师德既是对高校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言传身教、以身立教的作用。高校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点燃明亮学生心灵的火焰。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才能践行教师自身工作职责,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自身建设的需要;是学校改进和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学校建设和发展、提升层次与品位的必然要求。
二、目前师德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和改革开放环境下,高等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同时,对高校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我校目前教师总体状况来看,绝大部分教师恪守本职工作,热爱教育工作、勤勤恳恳、辛勤耕耘,为培育国家的栋梁之材呕心沥血。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教师和师德建设不和谐的现象。如:其一,少数教师敬业精神缺乏,教学投入不足。治学不严谨,备课不认真,随意调停课。有的教师纪律观念淡薄,无故缺课或减课,个别教师还有弄虚作假,送人情分,泄露考试内容的行为。其二,少数教师单纯传授知识,育人意识淡薄,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没有把育人这个根本任务贯穿其中,忽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三,少数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师表作用欠缺,不能妥善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其四,少数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把本职工作当作“第二职业”;其五,少数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学、科研、育人三者关系,重科研、轻教学和育人等等。种种情形表明,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师德建设要努力培育教师的时代精神,强化教师的政治意识、学习意识,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是有必要的。一是要健全完善政治学习制度,明确列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制定好学习计划和方案,对教师进行道德品质、职业精神和思想观念等的教育。二是在日常思想政治学习中,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形象、责任和纪律的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责任意识。
2、健全完善师德规范
  制定明确的教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广大教师和管理部门有章可循,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前提。建立师德规范和评价制度,执行落实好《绍兴文理学院师德工作条例》。进一步健全师德考核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新教师聘用的必备条件,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和干部提拔的重要依据。要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修订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加强对教师师德表现的监察,建立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和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理,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撤销其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
3、引入激励竞争机制
  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对认真履行师德义务,表现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评选“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方法,树立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教书育入的先进事迹,在岗位津贴、课时酬金、住房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提高其物质待遇。在精神激励方面,通过用学校事业的发展前景来鼓舞人,通过加快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为教师实现个人价值提供环境保证,要为教师个人进步和职业需求创造条件。在物质激励方面,学校对评选出的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要给予重奖。
在教师管理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可有效地推动师德建设。通过挂牌授课、落聘待岗的方法,使广大教师始终对工作有一种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以此增强教师积极进取、德才兼备的自我完善意识;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师德评价的可操作性。通过定期地或不定期地开展评价活动,推动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对师德评价不合格、业务素质低的教师采取离岗培训、自学进修的方式加以提高,对限期整改仍不过关者坚决调离教师岗位,优胜劣汰,优化教师队伍。
4、建立和健全师德建设工作机制
  师德建设要在学校的总体规划下,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内, 把师德建设看成是师资队伍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克服把师资队伍建设理解为单纯的业务素质培养的倾向。同时学校和学院要把师德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做到师德建设期初有布置,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同时校、院两级都应建立起定期研究和检查师德建设制度,学院要定期开展教书育人和师德师风经验交流会,通过工作总结交流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校还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定期表彰教书育人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过树立典型、宣传典型,推动全校师德建设不断深化和更有实效。
5、营建凝聚人心工作机制
  师德建设工作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从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培养人着手,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思想,从实际出发,时刻把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中,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变化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多办好事的实际工作中,在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6、重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
  通过大力宣传和弘扬师德典型,形成讲师德的人受人尊敬的舆论氛围。发挥师德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形成优良师德风范,推进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要定期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师德标兵”、“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员”和“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工作,并通过召开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师德专题报告会、庆祝教师节优秀教师表彰会等活动,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人人遵守师德、树立形象的良好氛围。对师德高尚的教师,要给予大力褒奖。为弘扬高尚的师德,充分发挥校内宣传媒体的作用,形成浓厚的师德建设舆论氛围。利用橱窗制作师德建设专版,通过学校有线电视台制作师德建设专题片,依托校报开辟 “师德建设”系列宣传专栏。这些举措对于营造师德建设的舆论氛围,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须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同时要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教师职业道德的真正实施。只有将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师德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能够为国家、民族赢得未来的高层次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态度——师德之魂
封国强
  “德”是一种社会规范,那么“师德”应该是一种教育规范。早在我们的祖先创造文字时,就已经给它下了定义。“德”是双人旁,表示不是个人行为,应该是一个群体准则,又有“行动”之意。“十”为“十全十美”、“十足”之意,也就是“完美”之意。中间是斜放的“目”即“目标”,下面是“一心”。合起来就是,人们为了实现美好的目标一心一意去行动。所以“德”不是一种方法,而首先是一种态度,即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行动。
一、对待职业的态度——严肃
  职业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是一个人生存所必须。为生存而从事某项工作,这项工作就是这个人的职业,而生存空间的大小,生存质量的优劣,完全取决于你从事这个职业的工作态度与胜任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职业的认真负责,就是为自己开拓生存空间和提高生存质量,这就需要敬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尽力做好,都能够从自身的切身利益去看待敬业精神,我们就能克服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和困难,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并怀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工作,工作就会有成绩、有效率,我们自身的价值也就会体现出来,就会有成就感。一个人一旦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工作得到肯定和认同,有了成就感,那么他就会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看成一种使命,看做一种事业。
  爱岗敬业,需要我们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教育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它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现实与理想之间发生矛盾时,许多人经不住考验,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工作,也有的人在经历挫折后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而真正的强者是在经历了困苦后获得成功。爱岗敬业是一名教师需具备的最基本的师德修养,要是连老师都不是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出一份力,那我们的学生又怎么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 “乐其道”呢?只有爱教师岗位,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
二、对待学生的态度——热诚
  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和诚挚的情感,就不可能成为受学生爱戴和欢迎的好教师,不可能搞好师生关系,也就会妨碍教书育人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好的效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待学生的态度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教师,就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和他们心贴着心、手拉着手,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声声语语润入心怀,举手投足堪为表率。
一位教师说“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我们每天做的就是这一件件平凡而细小的事,而这些小事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说的真好,我们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用心去爱学生,需要我们:
1、深入了解学生。每个学生教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应当力求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这是产生对学生真正的爱,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的前提和开端。因此,教师要把了解学生视为基本功,经常深入学生调查研究,既要舍得花时间,又要讲究方法,以达到师生之间心灵上的沟通。
2、尊重和信任学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是人的一种普遍需要,对于青年学生尤其有意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其实质是对他的品德、才华、能力的承认,是对他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肯定。学生如果能够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就会增强奋发进取的信心,获得前进的动力;相反,就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和意向。所以,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修养。具体地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和正当的兴趣爱好,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充分信任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
3、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不是宠爱或放任,而是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把热爱学生和严格教育全面结合起来。严格要求学生,就要按照教育方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训练和教导每个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应掌握合理的分寸,注意方法、措施、态度和要求上的适度与恰到好处,做到有理有节;严格要求学生,还应始终以对学生诚挚、深沉的爱为前提,做到严而有情。
4、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要不偏不倚,平等相待,不以个人感情的好恶为标准,不以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是否密切分亲疏,不以学生听话与否、成绩优劣、智力高低、品貌好坏定爱恶。教师应该把爱生之情公平地给予所教育的每一
个学生。
三、对待治学的态度——严谨
  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是专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人,承担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任务,将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成果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文学艺术、以及思想观点、道德规范等吸收过来,加以总结,然后传授给年轻一代,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适应现存社会的实践活动,接替老一辈的工作,延续社会的发展。教师从事着平凡而伟大的教书育人的事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关系着教书育人的质量和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具备厚实的业务功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治学。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有两个内容:
1、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要以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刻苦钻研业务,掌握渊博的知识,才能给学生以丰富的“营养”,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以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授的专业知识,务求精通,真正成为本专业的专家。夸美纽斯曾经指出: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的云、无水的源、无光的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同时,作为高校教师不能“渊而不博”,还要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尤其是相关学科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另外,教师还必须与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发展相适应,不断学习,锐意进取,主动了解和掌握新知识,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一生将成为不断学习进取的一生,学而不厌,严谨治学的一生。因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
一缸水,甚至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2、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系统的知识,还要具备会倒水(传授知识)的技能和技巧;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不仅要传递给学生不懈求知、自我更新的科学态度和坚定信念,而且自身首先必须身体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生命潜能,使一生成为教不自满、学不厌倦、教学互补、生生不息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探索和把握教育规律,并在教学实践中按教育规律实施教学,尤其是现在,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变化,这就需要高校改进教学方法,按教育规律来组织教学。
  态度决定行动,态度是师德之魂。让我们严肃地对待教师职业,热诚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严谨地对待治学,用行动去鼓舞学生,让他们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爱生”—师德的核心
王柏勋
  师德的内涵相当丰富,而且各有各的说法,例如厦门大学王伟廉教授把高校教师的师德归纳为十个方面:一是在观念上要重德在先;二是要靠人格打动人;三是把学生的拥戴看作最好的回报;四是提倡平等;五是不以“一俊(特长)遮百丑”,六是不文人相轻;七是有侠义心肠;八是有高度的责任心;九是不把不良情绪转移到学生身上;十是在行风不正面前不受影响。师德的内容涉及了很多方面,很难用一段文字来全面概括。笔者认为,十条也好,百条也好,人民教师的师德,最核心的实际只有两个字:即“爱生”。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了四点希望,其中的第一条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教师的岗位就是教育学生,爱岗与爱学生其实是高度统一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爱生”的重要地位。
下面,本文主要以三个方面为例,阐述爱生在师德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一、爱生,才能真正具有最大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工作是教育人的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它的成果往往不是通过技术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来实现的,也很难用量化的考核来衡量,很大的成分,就是依靠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达成的。
这种“人格魅力”的“能源”是从哪里来的呢?主要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他还说过:“校长肩负着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养、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首先,一个最主要、最重要的品质(不具备这个品质,就不能当校长,就像不是任何人都能当教师一样)就是:深深地爱孩子。只有当一位校长或一位教师‘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样,才能把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善良、同情、愉快、乐观等情感激起来。”①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丏尊也曾经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也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我国古人历来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这里的“亲”,也就是学生对于老师的“爱”的直接反馈。虽然,学校教育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一般的说理教育、规章制度的控制、舆论的引导等等,这些也十分必要,但是,人格魅力的能量是最为巨大的,也是其他任何力量所不可代替的,因为它不仅是学生在内心衡量教师的重要尺度,而且是最能使学生钦佩和折服的因素。
  有一则小故事,很可以看出人格魅力在教育学生中的巨大作用。
  民元之初,夏丏尊到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后兼任“舍监”(相当于今之“生活指导”),当时“校中诸师,皆一时俊彦,学子亦多纯良,故学风甚盛”,师生关系非常和谐,夏氏“为人率真,日与诸生同舍处”,深为学生们所崇拜。不料有一日竟出了一件失窃之事。夏先生爱生如子,他觉得这个学生误入歧途,有如自己的儿子犯错一样,感到寝食不安,他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挽救和教育学生。经与同窗兼同事的李叔同(弘一法师)商议之后,决定用“人格感化”学生,遂为之绝食,他的至情至意,一天……两天……直到第三天,终于感动了那位因一时糊涂而犯了小错的学生——出来自白,这个事件对全体学生也是一次巨大的震憾,也使学生的风气进一步清纯。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一种以心换心的行为,任何的虚情假意都无法替代。
  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②因为学生们是非常善于用心来触摸教师的心的,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过这样的话:“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
二、爱生,才能真正把学生的成长看作自己最大的成就。
  在第23个教师节到来的前夕,温家宝总理在与师范院校师生交谈中,又一次强调指出:“教师的职业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有人提出,之所以称教师的职业为“最崇高”的职业,是因为它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则反对这种说法,他们认为“燃烧了自己”的说法过于悲观,因为教师在照亮了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这两种观点到底谁更有理呢?
  《基度山伯爵》的作者大仲马一生写的长篇小说达300卷之多,他的儿子——《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马仅仅写过两部小说和二十来个剧本,但文学界普遍认为,小仲马的文学成就大大超过了他父亲,他的《茶花女》是大仲马的任何作品都无可匹敌的。因此法兰西科学院把“院士”的头衔给了小仲马,其地位居然超过了当时已经誉满欧洲的父亲和巴尔扎克。大仲马没有感到不平,他对小仲马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这看似一句笑话,但这句话讲得太好了,讲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爱,我们把它“拿”过来用于师生之间也非常适合: “教师最好的作品,是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所以,笔者认为 ,上面提到有关教师与蜡烛的两种观点其实都是对的,而且都是一种深层次的理解,老师像蜡烛,他的事业,是在照亮别人的过程中实现的。而这样的一种“燃烧”,这样的一种“照亮”,时时处处都渗透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他们觉得自身学业的消长始终是第二位的,而学生的进步、学生的成长是自己的最大成就。
我们的教师中间,不乏才华横溢的人才,他们有的在学术上可以做出不小的成绩,有的可以在艺术上求得很高的造诣,还有的可以在商场上一展身手,他们完全有可能在经济上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过上优裕的生活。但是,当自己的进步与学生的需要相冲突的时候,在嗷嗷待哺的学子面前,爱生如子的教师,往往会义无反顾地把个人的学业先搁在一边,急学生所急,帮助学生解决好最为迫切的问题,有的甚至放弃了向学术顶点冲刺的机会,而先去帮助学生解决“塔基”上问题。因为有爱,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功名,而以不耽误学生的前程为自己最大的快慰。
  在校园之内,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们的教师,刚刚还在说自己已经感冒得四肢乏力了,但一当上了讲台,立即就声音宏亮,精神焕发;我们的许多教师,即使是跑得浑身是汗,也决不让自己在课堂上迟到一分钟。上海某大学有一位老师,学问渊博,上课生动,点亮了一盏又一盏心头的明灯,赢得了广大学生的高度评价,但他年近六旬,直到因病逝世,一直还是一个讲师职称,学生得知后,许多人感动得嚎陶大哭,京沪多家报纸都为之发文评价,这实在是爱生至上的典范。这些老师心里觉得很满足,也很幸福,——因为有爱,他们觉得学生进步了,自己得失的多少算不了什么。
  爱生者,从来把学生的需要看成是最高的命令,爱生者,总是把能为学生解决疑难看成是一种极大的幸福;爱生者,不会对学生的提问“烦”字当头,不会置课堂于不顾,跑到法院为当事人开庭;爱生者,不会这里做报告,那里搞策划,上课时却总是念那本已经发黄的讲义,更不会让学生为自己“打工”或者剽窃学生的研究成果。
爱生,是师德的最高境界,许多规章制度,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多余的摆设。
三、爱生,才能对学生怀有最大的宽容。
  中国自古就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极言人才培养的艰巨性。的确,教书育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如果我们的教师,仅仅怀有一份美好的愿望,或者只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没有足够的宽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实际接触到的学生并不是宣传画中看到的“概念学生”,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性格迥异、个性差别很大的学生。
虽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能很好地与老师配合的,但是,确实会有一些学生,他们可能使老师感到十分头疼。
这些学生,有的由于家庭的不幸,有的由于环境的影响,有的由于性格的怪僻,他们表现出种种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人格缺陷:自我意识过强以致自恋、偏执暴躁、悲观厌世、怀疑一切、富有报复心理和破坏欲。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如何对待?是杀一儆百严加处置,还是赶走了之?实在是对师德高下的一种考验。
  我们的前人有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即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这是人之“至德”,但要达到这种境界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我们的教师只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谋生的职业,或者勉为其难地完成上级的任务,或者是看在亲友的面上权且忍耐着,其教育效果,往往是不太理想的。只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从心底里盼望他们能够从生活的边缘走回来,怀着“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决不放弃”的诚意,才能感人肺腑地、富有创造性地去教育和挽救这些学生,获得最佳的效果。
宽容学生的爱是伟大的,其力量也是巨大的,它能够融化学生心里的坚冰,也能拉回别人无法截住的“犟牛”。
  苏霍姆林斯基在当中学校长时,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位男学生,他非常喜欢骚扰女学生,而且达到了无所顾忌和屡教不改的地步,拿我们中国人的俗话来说,简直是有些“流氓成性”了,班主任和有关教师都主张将他开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将这样的学生推出校门,校内是干净了一些,但校外将增加一些渣滓——学校有责任把每一个站在监狱门槛上的人挽救回来。他同这个学生谈了话,向他指出:“如果不改正这种行为,将来必定会失去自由。”为了让这个学生尝一尝“失去自由”的滋味,他让这个学生在一天内用绳子绑住一只手,把手塞在裤兜里(以免被别人知道)。为了不使这个学生感到这是对他的体罚和刁难,苏霍姆林斯基也把自己的一只手绑在裤兜里。这一天,不仅使这个学生尝到了失去自由的痛苦,更体会到校长对自己深深的爱。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他还说,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宽容和爱。正因为他“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认定他“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才使他得到了学生无限的亲近和信赖,“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
李镇西老师为爱的付出是艰辛的,他获得的回报也是丰厚的,他在《手记》中这样写道:
“学生得知我因病住院的消息后,教室里哭成一片。我意外地收到了《黄金时代》转寄来的‘父亲节’贺卡:‘亲爱的老师、朋友和父亲:我们永远爱戴您、尊敬您、感激您!’” ③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真正宽容,真正的爱,并不包括那种急功近利、虚情假意以及小聪明式的种种借口,因为:“儿童能敏锐地感觉到爱是否出于真心,而不会被任何假意的表示所愚弄。” ④
  要达到具有崇高师德的境界,其要求是多方面的,我们每一位老师要走的路途也是遥远的,但是,我敢说:只要爱生,你离开这样的境界已经为期不远了。爱生——是师德的基础,也是师德的核心。
注释:
①班华主编《心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183页
②③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7页、第2页
④朱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6页
我校开展教师干部“一帮一”爱心结对活动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据调查,目前我校经济困难学生约占总学生人数的10%左右。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求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退学”。为了扩大受助学生的比例,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学校出台了新的资助办法,投入资金800多万元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让寒门学子上学无忧。
  为进一步做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展现学校教师干部资困助学的良好精神风貌和高尚的师德师风,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近期,校工会、机关分党委和学生工作部开展了教师干部“一帮一”爱心结对活动。结对以双方自愿为原则。结对教师干部每年能够给予结对学生一定的物质支持与精神帮扶,直至该生毕业。首批一百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主要由学校中层干部、教授结对资助。
  为使更多的教职工参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活动,学校决定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第二批爱心结对活动,各学院党总支、分工会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组织,认真发动,许多教师干部热情自愿地加入到爱心结对活动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以具体行动体现了高尚的师德师风。
校第四届“教坛新秀”名单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脱颖而出,日前,校工会会同教务处开展了第四届“教坛新秀”评选活动。经各学院推荐、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评审,以下十位教师获得第四届“教坛新秀”奖:
王晓杰(元培学院)、王玉生(教育学院)、陈小萍(医学院)、章越松(法学院)、周仕宝(外国语学院)、徐群飞(上虞分院)、倪仁兴(数理信息学院)、莫洁华(体育学院)、劳越明(工学院)、王伟(工学院)
理论学习
我校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它对我国每个公民今后的经济政治生活将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我校及时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
  10月11日下午,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培训班。培训班由副校长陶侃主持,校工会、人事处等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负责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校人事处负责人首先通报了近段时间对我校用工情况摸底调查的总结报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与我校用工情况相关的条款作了详细解读,并就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和终止、检查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具体阐释。
  陶侃副校长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此次有关劳动合同法培训的重要性。陶副校长说,文明用工是衡量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旨在为解决各种劳动纠纷提供法律依据,规范社会用工,为劳动者提供更为合理、有力的劳动保障。我校用工多,情况复杂,学校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加强规范用工意识。陶副校长在讲话中表示,学校将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在10月底之前,认真、全面地调查、梳理学校现有用工情况。同时,学校将出台相关的用工管理办法,并将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在学校制定的用工管理办法中对用工原则、条件、待遇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使我校的用工管理工作更为合理、规范。他强调,学校、学院、部门单位从事人事管理的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工会组织肩负着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责任,因此,工会工作者更要认真学习,积极宣传,把握《劳动合同法》的条文与内涵。
  培训结束后,校工会组织全校教职工举行了《劳动合同法》知识竞赛,教职工积极踊跃参加,近1500名教职员工参加了答题活动,参赛率达88%。大家结合竞赛题目,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通过竞赛,极大地推动了学习活动的深入,为教职工熟悉掌握《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条款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信息短波
☆今年7、8月,校工会组织全校100多位教职工去海南、云南、成都、厦门等国内著名旅游胜地休闲观光。
☆为庆祝第23个教师节,校工会举办了教职工“暑期旅游风情”摄影比赛。广大教职工热情高涨,踊跃投稿,120多幅作品反映出我校教职工暑期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经专家评审,共有30幅作品获奖。
☆9 月23日,校工会组织2007年引进的部分教师去浙西大峡谷一日游。
☆9 月10日,校工会为每位教职工发放了教师节福利券。
☆10月19日—20日,校工会常务副主席黄月法参加了由市总工会组织的《劳动合同法》培训。
☆10月25、26日教工运动会在南山田径场举行,900多名教工参加了四个团体项目的角逐。
☆10月20日,校工会组织“重阳节”登山活动,60多位30年以上工龄的教职工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活动。
☆11月3日,教工登山协会组织150多位会员去绍兴县稽东镇雪窦岭开展了登山运动。
☆为全面了解我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指导教职工科学健身,近期,校工会与体育学院为全校教职工开展了一次体质检测。

上一条:教工通讯2007年第3期(总第27期)
下一条:教工通讯2007年第3期(总第27期)

关闭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 E-mail:gonghui@zscas.edu.cn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工会 | 您是第 位访问者 |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